6月本是炎熱的夏季,但磁磚終端市場卻沒有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升溫。
5月,中國陶瓷網的終端市場研究計畫-南京站圓滿結束,「市場不景氣、通路分流、建材市場冷清、客流量稀少… 」這都是在南京終端市場所聽到的一些心聲。
事實上,隨著精裝房政策在各地推進,瓷磚售賣渠道的分流,加上國內經濟大環境的影響等等因素衝擊下,瓷磚大品牌可能因為有足夠的資金去支撐市場帶來的“陣痛”,但是缺乏足夠資金支持的瓷磚品牌,又如何應對市場“陣痛”呢?
無論是大型的瓷磚品牌,還是中小瓷磚品牌,每天有著一批工人要養活,廠房每每開工一天,費用就如洪水一樣滔滔不絕;而面對如今多變的市場環境,面臨的市場試錯營運成本更高,只有做出變革才能夠“適者生存”,但是許多瓷磚品牌往往容易弄巧成拙。
搞訓練、砍成本真的是救命良藥嗎?
6、7、8月是磁磚業銷售業績較慘淡的月份,此時,沒有比這個時段給磁磚企業的員工、行銷團隊搞一些培訓,時間來得更加充裕。
可能會有很多瓷磚品牌花個十來萬請個培訓師給團隊進行培訓,以求提高團隊的營銷能力或團隊協作能力,或許培訓的進程中,培訓學員個個精神飽滿,咋一看培訓果然是值得,但是一年一次十天半個月的培訓真能達到效果嗎?
與過去消費者、經銷商上門找銷售業務員要貨的情形相比,如今銷售業務員只能不斷走市場,尋找猶如珍稀動物一樣的訂單;其次,如今的銷售業績早已不是請培訓講師打打雞血,就能夠把業績提上去了。 或許,現今的市場環境,需要更多的落地的實作培訓,畢竟實踐出業績更符合當下環境。
再者,有些磁磚企業把經銷商、店長、導購接到廠裡進行培訓,把一些連自己都還沒搞清楚的產品新概念、新技術說給這些終端人士聽,而經銷商、店長、導購又聽得一塌糊塗,又怎麼能說服消費者去買呢?
當然,最慘的是,這些終端人士帶著從廠家學到的訓練內容回到門市,卻發現賣場、門市缺少人流量,學到的一套訓練術語往往沒有用武之地。
除此之外,有些廠商的總部展廳以及一些終端門店,面對冷清的人流量,為了節約營運成本,展廳、門店常常是漆黑一片彷彿成了一種常態,更不用說炎熱的夏天開起空調,凜冽的冬天開起暖氣。這樣的門市、展間環境,顧客往往是不太願意進來,這造成了越是節約成本,門市或展間越是沒有人氣的怪圈。
或許,逆向經營思維是一個不錯的選擇,門店或者展廳越是沒有人氣,越要開燈,把服務的細節做好,讓好服務帶動人氣,畢竟“有捨才有得” ,不但要看到眼前更要看到未來。
南京浦口新區弘陽裝飾城內一角span>
磁磚產業不缺市場,更缺好產品、好行銷
磁磚產業可能每天都有企業倒下,也可能每天都有新品牌誕生,有的企業可能成立十多年,只是緩慢發展,有的企業可能成立幾年,就已經快速發展,火速在市場建立自身的知名度。
在網路全面闖進人們生活的今天,只要是有策略發展眼光的磁磚企業,都非常重視全通路全網行銷,因為對於經銷商和消費者來說,「品牌」二字是非常看中的。
如今,越來越多的80、90後走上了瓷磚行業的管理崗位,相對於老一輩瓷磚人注重產品而缺乏營銷意識,年輕一代更懂得如何去行銷。因為在這個時代,即使有再好的產品,藏在深巷子裡面,也是無人問津的。
只是,再好的品牌行銷方略,也需要好產品的支援。賈伯斯就說過:「當你的行銷團隊成為了主導,那你的產品離倒下就不遠了」。
舉個例子,在今年的4月份潭洲展上,可能最讓人稱奇的營銷方式,莫過於大角鹿超耐磨大理石瓷磚的「超耐磨千人pk大賽”,就是這樣人人都會想得到的營銷方式,但贏得眾多目光關注這家瓷磚品牌的原因,歸根到底,還是其超耐磨大理石瓷磚產品支撐它去做這樣的營銷方略。
瓷磚行業作為剛需行業,年年都被瓷磚人自嘲這年是有史以來行情最困難的一年,但是年年卻有新的瓷磚品牌誕生。因此,磁磚產業缺乏的不是市場,而是好產品以及好的品牌行銷方略。
結:
與其花錢到效果不明顯的訓練上,不如把錢花在產品的研發上,研發出適合消費者口味的產品,再者就是把錢花在品牌行銷的推廣上。畢竟,現在的時代,好的產品更需要「品牌」二字加持。